共赴春城之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纪录片《“象”往云南》,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云南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描述了云南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快乐生活的场景。富有民族特色的故事和表演,拉开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大幕。
10月11日下午,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大会开幕式正式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出席大会并致辞。
英格·安德森表示,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三重挑战,世界需要雄心和行动,以确保人类向共同期待的未来迈进。与自然和平相处,是人类21世纪的决定性任务。大自然是经济文化社会的基础,生态系统创造了无数产品和服务,也创造了人类的福祉。目前世界的努力还不足以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人类仍需要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有力的措施。同时,要增加可靠的、对自然有利的投资。要动用包括资金、技术在内的所有资源来支持发展中国家。要把自然生态放在核心位置,纠正在治理等方面的缺陷。雄心勃勃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需要所有人致力实施,以确保人类的未来愿景。
阮成发表示,云南是我国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缩影。本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开启全球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新篇章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近年来,云南牢记习近平主席“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殷殷嘱托,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良田沃土。他表示,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将以COP15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为契机,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合作、交流互鉴,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在生态和文化多样的中国举行这次重要的会议,表明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大价值。中国在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解决贫困方面的行动成就显著。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新冠疫情提醒我们,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紧密。保护地球生命是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人类和所有物种。要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愿景,必须在此后10年内采取行动,最迟要在2030年走上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道路,所以未来十年至关重要。而现在需要把承诺转换为行动和成果。欢迎所有人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大胆、包容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携手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