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
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一持续状态的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何认识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如何构建稳定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10月2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了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
以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吕文艳介绍,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妥善处理国家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问题,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确保国家生存发展所倚重的粮食、水、能源等安全,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
吕文艳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维护生态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她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吕文艳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让保护生态环境融入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既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又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
国考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讲话精神,把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吕文艳说。
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省构建稳定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具体做法——
一是防范生态环境质量风险,顺应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求。
持续推进火电燃煤机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防控移动源污染,开展柴油货车专项环保执法,应对重污染天气,综合防控臭氧污染。今年1-9月,13个国考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8%,平均优良天数同比提升15.6%。
执行全国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大力推进以“拆、堵、关、停、限、治、补”为主要措施的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213个,消除比例达到99%。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考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0.4%,消除了劣Ⅴ类断面。
严格执行全国率先颁布的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
二是防范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八大攻坚行动,持之以恒实施长江保护修复工程。截至10月10日,全省累计完成沿江化工关改搬转任务清单企业316家,破解“化工围江”的成效和经验受到国务院肯定。12480个长江入河排口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取缔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211个。累计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72.1万亩。总投资93.39亿元的37个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直部门重大项目谋划库。
成立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10月底前水域全面禁捕,12月底前渔民全面安置”的时间表,全面开展长江十年禁捕,让母亲河休养生息。近3年来,省财政累计筹资17.6亿元,支持94个县市区开展长江禁捕。目前,退捕渔民中,已完成转产就业20457人,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已有30238人参保,参保率达94.69%。
三是防范生态环境事故风险,清理整治重点难点领域。
启动全省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检查危险废物相关单位366家,督导整改问题163个。武汉市医废处置能力从50吨/日提升到265.6吨/日,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日产日清”。
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专项战役,实现“一无、三降、三完成”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防范化解湖北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方案》,妥善处置19起突发环境事件。加强辐射环境和放射源管理,连续9年实现辐射安全零事故。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推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全省环境应急体系基本建立。
四是防范生态系统稳定风险,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动生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创,创建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5个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0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4764个省级生态村。将承载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大巴山、大别山、洞庭湖、鄱阳湖、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项目193个。严把海关入口,强化入境监管、口岸监测,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吕文艳说,当前,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压力依然巨大,我省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形势依然严峻,将继续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尽快见到治理成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意义重大。”吕文艳说,要持之以恒遵循“强能力、防风险、守底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守住生态环境基本盘,查漏补短稳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环境安全风险,维护全省生态安全。
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阶段性目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认真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方略,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以及环保督察整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回应民生关切,严格防范发生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医废处置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能力水平,完善环境社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体系。充分发挥“12369”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平台作用,把风险隐患和矛盾问题及时防控在初始、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切实发挥环境信息主流渠道的影响力,做好舆论引导。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聚焦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健全流域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工业、生活、农业、航运污染“四源齐控”,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退捕,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共治。加大地方各级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水土流失修复力度,推进建立跨界河湖水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