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5种工艺介绍
主要5种工艺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数量约4000座,这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污水处理工艺大约30种左右。各类技术工艺排名如下:
排序 | 污水处理工艺名称 |
1 | 氧化沟 |
2 | A2/O工艺 |
3 | 传统活性污泥法 |
4 | SBR |
5 | A/O工艺 |
6 | 生物膜法 |
7 | 其他物理化学法 |
8 | 生物接触氧化法 |
9 | 普通生物滤池 |
10 | 沉淀分离 |
11 |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 |
12 | 过滤 |
13 | A/O2工艺 |
14 | 吸附 |
15 | 其他物理法 |
16 | 超过滤 |
17 | 氧化还原法 |
18 | 化学混凝法 |
19 | 其他化学法 |
20 | 厌氧滤器工艺 |
21 | 化学沉淀法 |
22 | 化学混凝沉淀法 |
23 | 接触稳定法 |
24 | 离心 |
25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 |
26 | 生物转盘 |
27 | 离子交换 |
28 |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工艺 |
29 | 反渗透 |
30 | 上浮分离 |
排名前10污水处理工艺及占比 | |
氧化沟 | 20.00% |
A2/O工艺 | 16.30% |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1.90% |
SBR | 8.20% |
A/O工艺 | 3.80% |
生物膜法 | 2.00% |
其他物理化学法 | 1.70% |
生物接触氧化法 | 1.70% |
普通生物滤池 | 1.20% |
沉淀分离 | 0.80% |
01
氧化沟工艺
(覆盖全国)
02
A2/O工艺
(重在脱磷除氮)
简介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工艺特点
优点:
工艺相对成熟、积累运行经验多、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高,BOD5的去除率通常为90%~95%;曝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较低;适用于处理进水水质比较稳定而处理程度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缺点:
需氧与供氧矛大,池首端供氧不足,池末端供氧大于需氧,造成浪费;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停留时间较长,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电耗大;脱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适用于间歇排放)
简介
处理过程主要由初期的去除与吸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凝沉淀性能几个净化过程完成。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工艺特点
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缺点:
1.间歇周期运行,对自控要求高。
2.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
3.脱氮除磷效率不太高。
4.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好。
简介
A/O工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同时具有降解有机物及脱氮作用,且运行管理方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污水处理工艺是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出水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所以中小型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站一般选用A/O等工艺。
工艺特点
优点:
1、效率高
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
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
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